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改造,不斷地改變爐膛的砌筑方式,改進電,改變混凝土的配方等,有效地解決了浮磚、漏鹽等問題,使鹽爐壽命成倍地延長。改耐火水泥為磷酸混凝土砌筑方式采用傳統的第3種,但周圍的耐火水泥改為用磷酸混凝土搗筑。磷酸混凝土配方如下:高鋁礬土熟料30%,3~5mm粘土磚顆粒35%,10~14mm粘土磚顆粒35%,這三種原料按重量配好后攪拌均勻,統稱骨料。將高于85%的工業濃磷酸與水按1∶2的比例混合均勻,叫膠合劑。
將骨料與膠合劑混合后,每隔2~3h攪拌一次,均勻后蓋上薄膜塑料發酵20~24h,干濕程度可用手捏,以不發粘但有潮濕感為好。然后即可搗注成型,搗注過程中,爐膛須加木模固定,且要用震動棒震動搗實,這樣磷酸與骨料形成AlPO4無機高分子結構將混凝土粘成一個整體,增加了鹽爐的壽命。搗注成型后需自然干燥3個月。如急需使用也須自然干燥7天以上,然后用木柴烘干7天,后在700℃左右時將舊鹽爐中的鹽舀入新爐中,第2天即可使用。忌用水養護。改變爐膛耐火磚砌筑方式鹽浴爐失效主要是鹽液滲入磚縫,使得耐火磚間的磚縫增大,以致鹽液與爐膽接觸,引起短路。因為砌筑時磚的擺放方式直接影響磚縫的大小及走向,所以也直接影響著鹽液滲透的快慢。
隔熱耐火材料的性能指標主要有以下幾種:
(1)密度和表觀密度。當溫度為110℃時,呈密實狀態(無孔隙)存在的隔熱材料單位體積的質量,稱為該材料的密度。
這種密實狀態下的密度實用為不便,實踐中用表觀密度作為隔熱材料的密度指標,即當溫度為110℃時,經烘干且呈自然松散狀態(即帶有孔隙存在)的隔熱材料單位體積的質量。這樣更加貼近工作實踐,也更有可操作性。
(2)孔隙率(孔隙度)。孔隙率是指隔熱材料被孔隙充滿的程度,也就是孔隙體積占總體積的百分比(%)。
隔熱材料由固體物質和氣孔組成。氣孔有兩種存在形式:一是開口氣孔,即氣孔與大氣相通;一是閉口氣孔,即每個氣孔是封閉的,其本身不與大氣相通。
材料氣孔的總體積(開口氣孔和閉口氣孔)與材料總體積的比值,稱為孔隙率,也就是真空隙率。
(3)導熱性。材料傳遞熱量的性質稱為導熱性。導熱性的大小,以熱導率(λ值)表示。熱導率的定義是:在穩定熱流下,通過面積為1m2,厚度為1m的隔熱材料,在1h時間內,材料兩面的溫度差為1℃時所通過的熱量,稱為該材料的熱導率,也稱導熱系數。熱導率的法定計量單位采用W/(m•K)。
熱導率是隔熱材料的主要技術指標。它的大小與其表觀密度、孔隙率、水分、結構等因素有關。對于熱導率的測定,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測試標準,因此仍然存在著同一種產品,由不同單位進行測試,其結果卻不相同的現象。材料的熱導率隨著溫度的變化而改變。
(4)耐熱溫度。耐熱溫度是指隔熱材料在可靠條件下工作所能承受的溫度限,也就是材料的高使用溫度,在有的資料中,則以“適用溫度”欄目表示。材料耐熱溫度的高低,主要取于材料的成分。當超過耐熱溫度時,材料可能發生松散、裂紋、失去原有的力學性能,甚至可能焦化或燃燒。
(5)吸水性。隔熱材料吸收水分的性質稱為吸水性。吸水性指標用吸水率表示。材料體積能用水充實的程度稱為吸水率。
隔熱材料受潮或吸水后,密度和熱導率會增大,隔熱性能降低。因此,松散的隔熱材料在保管和施工過程中,都要防潮、防水。
(6)隔熱材料的強度。隔熱材料由于其密度小、孔隙率大,一般強度都不高。根據不同的品種和使用要求,其強度性質可以用耐壓強度、抗拉強度或抗彎強度來標定。規定隔熱材料具備一定的強度,可以減少運輸和施工過程中的損失,同時也是工業爐隔熱層的要求。
相關文章Related articles
客服中心